欢迎来到中国物联网智库-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

运营商眼里的物联网:从0到30万,然后遥望星辰大海

来源: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分会   | 发表时间:2018 年 6 月 4 日

  在动辄万亿产值、百亿连接的物联网展望预测里,30万是个芝麻绿豆的数字。但从去年年初的微薄存量到现在的30万存量,从十几个签约商到现在遍布24个场景的160余家合作伙伴,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了一个产品从0到1的过程,以管窥豹般的见证了物联网润物无声的改变运营商产品结构、引导企业的发展思路、潜移默化的影响普通人的生活轨迹的过程。

  对于大部分非业内人士,对物联网看法一般是走极端的:要么就是高大上,觉得物联网分分钟改变世界、颠覆生活;要么就是觉得物联网LOW爆了,不就是张便宜的网卡吗,电脑城给你分分钟销掉几万张。认识的极端意味着信息的不对称,我们欣喜着物联网的爆炸发展,也时刻校正着发展的方向。

  回头短短两年的发展,抬头漫天星斗、星辰大海,笔者斗胆猜想一下运营商物联网的未来可能变成什么样子?

  一、从做管道到做ICT项目

  过去的两年,运营商更多关注的是规模,而抢占市场打开局面时担负着巨大的压力,原因有两个:

  1. 全新的产品形态和市场环境,摸着石头过河。

  有过去的手机卡渠道的做法,从流量差价作为切入点进入,看似小有斩获,但最终基本被市场慢慢的理解和消化,不再有影响力。倒是不同行业内的TOP级的厂家,面对三家运营商管道的竞争,有了更多话语权。

  2. 长期规模和短期收入的冲突。

  记得任正非说过,能把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处理好的人就是有战略思维的将军。对于运营商基层渠道而言,物联网的收入盘子小,对超收和工资少有影响。而物联网本身的激励虽然高于传统业务平均水平,但因为物联网项目周期长的原因,也很难及时兑现。不同省市公司平衡资源和绩效时有不同的倾注度,结果就是发展参差不齐,如果物联网人还要兼做其他工作,支撑自然难到位。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觉得要从底层认识上梳理物联网的定位:物联网业务可以是客户数据通道的入口,也可以是运营商ICT项目的入口。现在,运营商政企渠道或者集客渠道反馈上来的很多商机,最初仅仅是物联网管道需求,如果我们带上做项目的思路去找客户,带上技术支撑团队去提供“物联网+云/SAAS平台/带宽/移动集团”的解决方案,协调相应的解决方案商给客户提供1+1=1.5的商务模式时,客户的接受度是很高的。这样不仅保证了物联网的业务量,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合作粘性、收入以及项目的话语权。当然,这样的需要物联网团队人员对商机的敏感以及自身资源的熟练运作,需要公司后端技术团队、前端市场团队极大的支撑力度。

  二、从做ICT项目到做标准化产品

  如果能够作为ICT项目进行合作,下阶段就是做标准化的产品了。这一点之前运营商做的比较多,像云镜(智能后视镜)、路尚(智能OBD)产品、智能ETC等,已经在很多省市做了包装和应用,商务模式基本是客户预存拿产品、运营商渠道推广、厂家包装分成,也有一定效果。但限于产品对象比较狭窄、渠道依赖性强,还是没有形成撼动市场的爆品出现。

  其实产品对象狭窄恰恰是蓝海的入口,因为市场需求更加明确且没有成熟的集成解决方案。以工业路由为例,很多连锁企业、银行的需求旺盛,主要述求是:1、实时数据调控,获得运营商级无线通讯保障;2、获得门店信息化采集、数据分析、线路备份的解决方案;3、施工周期短,能尽快上线使用;4、获得运营商提供的设备+流量打包的综合服务方案。

  这样的述求,运营商是最合适的集成商,面对连锁行业动辄几千的门店,包装专门的“硬件+平台+管道”物联网产品适逢其时。同样的,相信还有更多标准化场景会陆续呈现。

  三、从标准化产品到源头合作

  从资费竞争转变到平台能力的竞争,2/3/4G物联网管道的发展已经很成熟,所以这里讲的源头合作更多是针对NB来谈的。从17年6月中国电信宣布全面商用以来,智慧城市很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研发资源跟进,不管是水气表的集抄的产品转型,还是NB门禁、NB智能井盖的新兴产品进化,抢占市场源头是抢规模最重要的工作。中国移动的NB发展也很快,推广非常给力。但其2G市场的庞大体量的发展思维惯性一定是合理的吗?比如移动NB很多捆绑了中移物联的模块,虽然集中资源可以降低成本,但从一个角度来说抛弃了很多成熟模块厂商的市场能力。用封闭的产品来做开放的市场,起码从底层逻辑来看是不合适的。总之,融入产业链伙伴,根据市场需求找伙伴,才是未来之路。

 来源:物联网智库,由 宋淑杰 整理编辑! 

COPYRIGHT (©) 2017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