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热议的“35 岁中年危机”,本质上又因什么而焦虑?今天,阿里资深技术专家毗卢,将带来自己的思考与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有的同学表示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具有更好的技术影响力,自己能做一些技术决定,去影响其他人,这样自己会很有成就感。
因此,我也问了一些问题:
大部分同学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其实是比较迷茫的,也缺少真正可度量的衡量标准。
是否能在短期内获得晋升成了大部分人作为“组织是否认可、自己是否认可”的衡量标准了。
当然,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我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我以相对比较口水化的方式,将职业发展分两个阶段来进行阐述:
第一阶段:大学毕业 3 到 5 年
对于从事 Java 软件开发的技术同学,在毕业后的 3 到 5 年内主要都是以学习、积累为主。
这个阶段的工作几乎每天都有惊喜,都有收获。从一开始啥都不懂的校园“新鲜人”向“职业人”转变。
在这个阶段,你会学习:
当然,这些书已经不够了,你会通过 Google、Baidu 大量地浏览在线的资源:Apache官网、Spring官网、Hibernate官网。你会去 Stack Overflow 问问题或找答案。
在这 5 年间,快速地完成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并能在项目中快速地学以致用。
不仅自身能获得比较高的成就感,而且实际的用人单位、猎头也会非常喜欢这类熟练工。
从大部分人的实际发展轨迹看,这个阶段发展快的人和正常发展速度的人,差别还不是很大。
比如,发展非常快的人,从毕业就入职阿里的 P5 到 P7(注:阿里内部职称评级),可能三年就可以做到。发展速度正常的人,可能需要 5-6 年也可以到 P7。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正常发展速度的同学也仅仅比发展速度快的人慢2-3年而已。
这 2 到 3 年的差距,是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重大项目的历练等完成这些知识的学习。
无非是,有的同学会严格要求自己,有严格的学习计划;有的同学赶早参加了一些重点的、痛苦的项目得到了锻炼。只要是做技术的,迟早都会经历过,都会成长起来。
发现没有?这个阶段,我们能协调好的资源其实就是自己,更多的是一个“个人贡献者”。只要把自己管好了,学习计划执行好了,工作高质量做好了就能得到认可。
第二阶段:大学毕业 5 到 10 年
很多本科同学,特别是研究生同学。在毕业 10 年后,就已经到了 34、35 岁左右了。也是前段时间网上广泛讨论的所谓 34+ 岁现象。
其实,年龄并不是问题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自身“竞争力”是否符合这个年龄所应该具备的。
到了这个年龄的人,往往已经不是“个人贡献者”了,而是“团队贡献者”。团队贡献者可能是带团队的 Team Leader,也可能是个架构师,在技术决策上具有团队影响力和话语权。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能管理团队或者有影响力呢?从公司的经营视角看,一个管理团队的人,他必须为业务的成功负责。
说个大白话,一个 Team Leader 管了 N 个人,他至少要能保证大家输出所产生的价值,至少要高于这个团队的工资、奖金、五险一金、OPEX、CAPEX 等等吧。
这个 Team Leader 为了大家输出得有价值,他是不是需要能:
对所负责领域的业务特点、发展趋势、友商竞争分析有很好的洞察?能知道这个业务领域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的痛点是什么?
所以,这个 Team Leader 应该需要学习《咨询的奥秘》、《探索需求》、《系统化思维导论》。对于技术型的 Team Leader,还应该了解《成为技术领导者:掌握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
服务于特定领域的客户,我们需要了解我们客户的企业架构、业务知识。要了解清楚规划的产品、服务,什么才是客户所需要的。
那么,从理论上,我们是否应该学习一些 TOGAF、NGOSS、ITIL 等业务理论以及业务知识?
作为 Team Leader,是否有必要能将自己对于市场的洞察转换成业务规划,并能向自己的老板(或者投资人)说清楚、讲明白?并争取到老板的同意,包括资金、人力资源等。
对于,能否把事情讲明白,我们可能需要学习《金字塔原理》,并能非常清晰、有逻辑性地进行表达与沟通。
当然,有些业务发展的事不一定特别有逻辑,是需要摸索、尝试的,那么你是否能将一个不确定的领域说服老板并获得支持,我们又需要什么?《博弈论》、《影响力》等。
获得老板支持后,就需要开始带着兄弟们干活了。作为带头人,你看我们是否需要能将业务趋势、客户痛点进行业务建模好让团队的 PD、技术都能理解?
在做业务进一步深入分析,可能就需要学习《领域驱动设计: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实现领域驱动设计》、《企业应用架构模式》、《恰如其分的软件架构》等等。
做完业务设计后,开始要带着团队做技术方案设计、接口设计以及编码实现等。这个过程,Team Leader 又需要具备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
无论是《PMBOK指南》,还是《敏捷软件开发》、《人月神话》、《程序开发心理学》,相信总归还是会有点帮助的。
对于一些有国际化要求的公司,还需要再学习英语吧!
嗯,还需要有个好的身体,还需要经常锻炼,学习科学的健身吧(说起来自己脸红)。
至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以前我都是跟自己说,等这段时间过了,闲下来去锻炼一下。其实,我发现,越是忙的时候,越需要锻炼身体!
另外,在这 10 年内,比较关键的是——你还经历过什么有挑战的业务、技术、产品、平台等方面的成功与失败经验?
在这些经历里,你可能会遇到这些困难与挑战:团队磨合的挑战、技术方案上的争执、平台优先 or 业务优先的博弈、低落的团队氛围、个人的低谷等等。
这些困难与挑战,你是退缩了?还是有成长?在带团队时,再次面临这些挑战时,这时你是否有解或者有勇气了?
发现没有?毕业 10 年后,作为一个团队贡献者,你可能需要具备这些能力,并且还远远不止。
而且,更可悲的时,当毕业 10 年后,突然发现自己不具备这个能力时(比如晋升失败时发现了),这些能力 GAP 就不再是 2 到 3 年就能追得上的了。
我见过一些有准备的同学,他们给自己的目标是在毕业第 7 年就要具备这些能力,他有严格的学习计划、实践计划、甚至是冒险的创业经历。
当他到第 10 年这个点时,这些高阶技能很可能已经有 3 年的实践经验了。
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准备,十年后,如何和这批人竞争?这些软、硬知识,从十年这个时间刻度倒排,学习计划、实践计划的执行还是很紧张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制定一个严格的学习计划、严格执行,多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