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智能制造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竞相争夺的制高点。主要制造业国家纷纷出台推动智能制造的相关战略及政策,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高地。先进制造业全媒体立足制造业的领域,服务产业发展,推出“2017年智能制造世界巡礼”系列文章,为您梳理、总结主要智能制造国家及地区在2017年的重大事项。上一期,我们了解了德国在机器人与3D打印方面的进展,本期让我们看一下德国在物联网与无人驾驶产业的发展情况。
总体而言,2017年,德国物联网产业十分注重与大型外企的合作以及本土企业的内部联合,无人驾驶领域则不仅局限于技术攻坚,还对立法与道德问题反思较多。
物联网:牵手华为发力物流业,本土企业共建策略联盟
2017年2月,华为与德国邮政DHL集团达成基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合作项目,该技术可以用最小功耗连接大量设备,还可通过提供关键数据和仓储操作、货物运输和最后一公里交付中的可见性来提供物流价值链。此外,华为可将其物联网设备连接专家和网络基础设施,而德国邮政DHL集团则将更强的传感和自动化能力纳入其仓储、货运和最后一英里交付服务。
9月,部分德国企业针对“工业4.0”和工业物联网建立策略联盟,试图透过共建开放平台,来满足机器厂房制造商及其客户的特殊需求,此举有望造福大量中型企业。该平台强调密切合作和信息交流,并且持续研发新的工业物联网应用,无需依赖外部软件供货商,让客户从单一来源取得软件解决方案,进而获得数据自主性。
无人驾驶:注重探讨道德与法律问题,产品研发亦有突破
5月,德国议会两院通过了一项由运输部提出的法案,修改现行道路交通法规,允许高度或全自动驾驶系统代替人类驾驶,给予其与驾驶人同等的法律地位。这是全球首次将自动驾驶纳入生效的道路交通法规中。此外,新法明确规定,驾驶人必须始终坐在方向盘前,如果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意外,驾驶人要能够及时介入并切换到人工驾驶模式。
7月,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在驾驶过程中做出的道德选择并没有此前认为的那么复杂,或者说与环境的关联度不大。该研究显示,人类驾驶员的道德选择,是在相对简单的以生命为基准的价值观指导下做出的。这意味着通过编程的方式令自动驾驶汽车做出合乎人类社会道德取向的选择,应该不是难事。
8月,德国政府回答了一个困扰无人驾驶的道德问题:无人驾驶汽车应该优先考虑保护人类生命,即使会因此伤害动物和导致财产损失。德国交通运输部门表示,它将实施一个由专家小组制定的指引,仔细研究无人驾驶技术。该部门道德委员会的14名科学家和法律专家提出了约20条无人驾驶应遵循的规则。现在,德国运输监管机构则承诺,要以某种方式强制执行。
9月,腾讯投资德国航空公司Lilium。该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可以垂直起降、水平飞行的飞行电动的士。今年早些时候,该公司就曾展示了可以垂直起降的飞行电动车原型,示范了该车如何完成水平、垂直模式转换。它的“处女秀”虽然仅持续了几分钟,不过Lilium表示,成车充一次电可以飞行1小时,时速可达300公里。
10月,德国第一辆自动驾驶公交车在巴伐利亚州正式投入运营。这辆公交车运行距离约七百米,每天10点到18点之间运行,半小时一班,免费供人乘坐。车型是由法国利吉耶集团开发的电动汽车EZ10,运营商是德国铁路公司。车辆提供6个座位和6个站位,可借助传感器、摄像机和计算机识别路障,自动刹车,但不能自行绕开路障。这辆车目前最高时速可达40公里。车上配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必要时进行介入。
总体而言,2017年,德国物联网产业十分注重与大型外企的合作以及本土企业的内部联合,无人驾驶领域则不仅局限于技术攻坚,还对立法与道德问题反思较多。下一篇,让我们一起看看“高卢雄鸡”——法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