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物联网智库-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

专访郭仁忠院士:智慧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

来源: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分会   | 发表时间:2018 年 9 月 4 日
  中国智慧城市网8月29日讯(记者 宋淑杰)以“地理智慧 升维赋能”为主题的2018 GIS 软件技术大会(简称GTC 2018)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揭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在会上发表观点:GIS是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他作《操作系统:智慧城市的GIS担当》主题报告,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具体诠释。会议期间,中国智慧城市网记者专访了郭仁忠院士,针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院士

  记者:为什么说GIS是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它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郭院士: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是若干个信息系统的集成,是体系化的信息系统生态(system of systems),基于共同的设施和数据资源,具有大量共性化的操作,需要一个操作系统。由于城市是一个地理空间,需要进行实体城市的数字化表达,而所有城市对象(物件、事件)均具有位置(点、域、路径),所有数据都是对对象的描述,所以城市问题是空间问题,必须表达空间关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非GIS莫属。

GIS在我国电子政务、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各个阶段均有应用,主流智慧城市服务提供商阿里、腾讯、华为、中兴、平安等技术解决方案中都可见到GIS的身影,在智慧城市建设典型城市如福州、武汉、深圳、雄安等的解决方案中,GIS也是无处不在。

目前,GIS平台还不能全面胜任智慧城市的全部需求。未来我们应以GIS平台为核心,打造智慧城市的操作系统。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核心要素和能力为:数据集成与融合、可视化表达,以及开放式的二次开发环境。

  记者:请您谈谈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郭院士:可以用三句话回答您这个问题,即广泛认同,需求旺盛,态势蓬勃。大致的数据是,全国至少有30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或计划,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均在推进相关工作。由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信息化基础有差异,具体需求也不尽相同,加之智慧城市是新生事物,国内外均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各地的做法不尽相同,路径有差异,技术亦有高低之分。已经有很好的应用案例,如阿里在杭州的实践、中兴在银川的实践,深圳市推出的“宜停车”。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多数成功案例均是一些点上的突破,或者是阶段性成果。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智慧城市要有顶层设计,强调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从这个角度看,这些点上的突破更多的是示范引领,阶段性成果说明已经开始而不是已经完成,所以,还不能说哪个城市已经建成智慧城市。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智慧城市将是一个不断演进迭代的进化过程,所以,讲某个城市已经建成智慧城市也是不科学的,只能说谁相对进展快些,或者更有特色些。用一句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智慧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 

  记者:如何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哪些新技术值得关注?

  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价值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把信息从供给侧推送给需求侧。无论是政务、民生还是产业,都涉及到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所以智慧城市离不开大数据技术。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智慧城市的支撑。过去数字城市叫地理空间框架,测绘地理信息在其中发挥框架的作用,虽然现在名称改为了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但是逻辑不变。所有的信息,当它混成一团的时候,人们看不出里面有什么特征和规律,但当我们把信息和其空间位置挂钩时,马上就能发现它的规律、特征或者问题。所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之一。现在,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的效率大幅度提升,成本大幅度下降,时间大幅度缩短,数据的完备性也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为地理信息服务智慧城市创造了必要条件。

由于技术的成熟、能力的提升,以及很多新的传感技术的研发和推广,过去很多不敢想、做不到的事情,在今天都可以实现。比如,我在《操作系统:智慧城市的GIS担当》报告中讲的,智慧城市就相当于对城市进行可视化三维的重建,现在的效率是十年前的10倍不止.

  记者: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郭院士:首先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智慧城市这条路是非走不可的。随着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安全问题等城市问题愈演愈烈,大城市需要更加先进的科学方法如ICT(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等来进行管理。但智慧城市是一个过程,要遵从其发展建设的基本规律,要一步一步往前走,要先打好基础。

  国内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很到位,但是总体还在初步阶段。我们看到很多城市发布的智慧城市的规划、智慧城市的行动计划,如公安局的智慧公安、旅游局的智慧旅游、交通局的智慧交通等,实际上,这些“智慧XX”很多东西都是相通的,分头建设必然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信息孤岛问题,二是重复建设甚至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所以,要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统筹协调问题。这个问题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实践中似乎又大多没有做到。第一是标准规范。大家都在考虑这个问题,因为标准规范是在工程技术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需要时间来逐步建设和完善。第二就是数据共享问题和网络安全问题,这非常值得重视。智慧城市建设要消除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万物互联,但还缺少法律的支撑:比如一个政府部门内哪些信息是可以共享的,没有相关法律说清楚。此外,数据本身还有一个权属问题,不论是主动采集的数据(如测绘数据),还是是自动沉淀的数据(如手机APP数据),这些数据的使用权、所有权的权属不清楚,都需要法律来界定。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隐私安全变成了大问题。一旦隐私被别人获取,就可能在网上快速传播,给人们造成巨大伤害。我个人认为光靠技术解决不了问题,需要法律来保驾护航。当然,网络发展太快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还来不及完善,有点像一个小孩,由于成长太快会发生成长性骨痛,客观地讲,这是一个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予理解,但这个问题很重要且很急迫,应该引起重视。

 
COPYRIGHT (©) 2017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物联网应用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