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合理推测,我认为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9月2日,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在他的新书《AI·未来》发布会上表示。
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大致上可以分为四波浪潮:互联网智能化(Internet AI)、商业智能化(business AI)、实体世界智能化(perception AI)、自主智能化(autonomous AI)。每一波浪潮运用了人工智能的不同能力,颠覆了不同的产业,都让人工智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加深入。
人工智能时代最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失业
人工智能像一把利刃,将时代劈斩为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板块:在人工智能到来之前,世界上的一切循规蹈矩,有序进行;人工智能到来之后,未来势必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所有的秩序和契约都会被重新写就。
自从深度学习发明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算法和设想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大幅度提升了我们工作与生活的效率。但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的并不仅仅是巨大的财富和高效的生产力,同时还可能带来巨大的破坏,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社会撕裂:人工智能的四波浪潮已经改变了世界,即将对全球经济展开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最可能发生的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大冲击,是人工智能带来的大规模失业。
李开复表示,基于当前技术的发展程度与合理推测,在15年内,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的技术能力。一些已经得到应用,还有许多正在试验。实际应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但如果您的工作符合上述类别,那么是时候开始新的职业规划并接受相关培训了。
以下工作和任务场景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重复性劳动,特别是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地方完成的工作(如洗碗、装配线检查、缝纫)
有固定台本和对白内容的各种互动(如客户服务、电话营销)
相对简单的数据分类,或思考不到一分钟就可以完成识别的工作(如文件归档、作业打分、名片筛选)
在某公司一个非常狭小的领域工作(如银行理财产品的电话推销员、某部门的会计)
不需与人进行大量面对面交流的工作(如分拣、装配、数据输入)
作为个体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做些什么?
关于失业问题,目前各方提出的办法有很多,但都治标不治本。李开复博士通过自己患病的经历,思考出了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存的方法,他在新书《AI·未来》中写到,唯有从“人机协作”和发展“关爱型工作”的角度来调整未来的就业岗位,同时鼓励创意型工作,才能真正减轻人工智能对就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并且让人类发挥自己的特有价值。
人工智能没有感情,用人工智能取代重复性的工作,可以使人类从传统劳动中解放出来,创造更多有爱、有创意、有人情味的岗位,这才是符合人类繁衍规律的可持续性选择。
因此,作为个体,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应该具有战略性思维,并以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工作为目标。我们应该致力于终身学习,更新我们的技能,了解新趋势,并寻找新机遇。
我们应该鼓励批判性思维和各种创造力,不仅仅是科学和工程,还有:艺术、建筑、音乐、诗歌、表演、讲故事等。
我们应该接受传统工作岗位正在流失的现实。从事这类工作的年轻人现在就应开始从事适合自己优势的新职业,这些职业不容易被人工智能取代。对于老年人,当您需要提前退休时,请考虑接受,通过打零工和志愿服务赚取一些收入并过上喜欢的生活。
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进入服务业,选择将心灵和灵魂倾注于这一行业的人,传播他们的爱心和经验。
我们应该积极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特别是专业人士,更多的数据和使用量能够使人工智能不断优化。我们应该使用这些工具来工作,保持开放态度,人工智能可以完成更多的日常任务,使我们能够关注更适合人类发展的领域。这就像是记者开始使用word软件写新闻,或者是摄影师开始使用Photoshop。
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止是繁荣,同时也伴随着危机与挑战。人工智能对社会的最大冲击是什么?个体应该如何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大规模冲击和社会的撕裂?在未来,个人、企业、政府究竟该如何协作,才能打造出繁荣的社会图景?……更多与人工智能有关的疑问,都将在本书中得到解答。
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