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深入推进实施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今年6月27日,公安部发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而这一新规也被业界普遍称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呼之欲出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专家组组长顾建国指出,我国信息安全首个强制性标准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于1999年9月13日推出,虽然已呈基本体系,并取得重要成果,但随着云技术、物联网等快速发展,我国网络安全保护需要在深度、广度、策略、保护手段和法律法规五个方面更完善。由此,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呼之欲出。
顾建国介绍说,第一,新规明确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为对外统一称呼。第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扩展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公共新领域,并增加了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通报预警、考核评价、应急处置,还涉及对供应链的要求,可信可控态势感知等方面。第三,强调落实主体责任。第四,新技术标准适应性更强。今年还将颁布四个云安全保护标准和六个网络等级保护标准,涵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测评要求、设计要求、测评过程指南,管理中心技术要求以及评估规范。这一系列新规最快本月颁布,最迟下月。第五,法律保障更加健全完善。
物联网安全“对冲”三大痛点
面对即将升级到2.0版本的网络安全保护,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认为,未来我国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安全体系亟待解决三大痛点,即节点安全、网络安全、服务安全。从节点安全来讲,我国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安全体系要进一步提升低功耗、低消耗的轻量级节点防护手段,保证联网的实体安全,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水电气,以及机器人等传感设备标签。
从服务层面来讲,未来主要解决大规模的跨区域服务,分清内部、外部,分清部门边界、系统边界,关注开放系统和架构下的服务安全,解决服务区域的隔离效果差、跨域协作可信的第三方认证的问题。从网络安全来讲,主要面临“大连接”、异构数据、复杂性网络系统,要解决安全协议不适配、不协作、安全和性能不平衡等现实挑战。
单志广给出了四大解决方案和步骤:第一,通过物联网安全平台、智慧城市安全体系和典型应用三个方面来推动一体化安全建立,以实现跨层级、跨业务的管理和运营服务;第二,无安全代理的大规模设备深度感知和智能监控技术路线,利用流量分析和探测识别技术,来实现主被动协作的物联网终端发现的监测方法;第三,异构物联网标识管理需要密钥、区块链数据隐私保护系统来实现互联互通;第四,研究“大连接”复杂异构条件下互联网一体化的安全机制。
来源:央广网